內容簡介
閩台兩地僅一水之隔,一衣帶水,自古關係密切,兩地同胞親如一家。
書中的二十六位閩台歷史人物,都曾對兩岸交往,對兩地開發和建設,對兩地經濟、文化、教育以及在反抗來侵略、兩岸統一事業等方面,做出過巨大的貢獻,令我們引為驕傲,他們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加以發揚光大。
章節
- 前言
- 開漳聖王與台灣的開發
- 試論蔡襄的官德
- 談游酢的治學精神和敎育主張
- 從《通志》二十略看鄭樵治學精神
- 洪朝選罹禍致死及平反昭雪簡析
- 陳第隨軍赴台動機簡析
- 李贄的革新主張和衛道思想
- 李贄棄官與出家新探
- 李贄是怎麼評朱熹的
- 略論黃道周的用人主張
- 李光地與清政府統一管理台灣
- 鄭芝龍的財富及其使用
- 鄭成功與海峽兩岸統一事業
- 鄭成功對荷蘭侵略者的寬大政策
- 施琅投清簡析
- 施琅與清初治台政策
- 略論藍鼎元的治台主張
- 略析謝金鑾的革新思想和治台主張
- 一生正氣的陳化成
- 略論林則徐的經濟思想
- 林則徐對經世之學的運用
- 簡議嚴復對《原富》的翻譯
- 嚴復君王立憲主張小議
- 從沈葆楨的功業談到親情和友情
- 略論丁日昌在台灣的吏治整頓
- 劉璈與台灣建省的準備工作 —— 兼評「二劉交惡」
- 劉璈與中法戰爭台灣保衛戰
- 評劉銘傳在台灣的改革
- 陳季同與「台灣民主國」
- 從《台灣通史》看連橫的愛國思想
- 試析林森廉政思想形成的因素
- 薩本棟的言敎和身敎
- 王亞南對經濟學和敎育事業的貢獻
同書類書籍